修复孔洞的技法

  再好的修复材料,若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修复技法,亦不可能对破损古籍达到理想的修复和保护效果。

  以孔洞这种最为常见的古籍破损情况为例:以往在修复孔洞的时候,是遇洞必补,即使是书脑上的线眼、纸稔眼也必补无疑。这势必就造成了修复时施浆过多和修复后需加大锤平力度这两大弊端。特别是后者,必然会直接地破坏古籍纸张纤维,降低了纸张的拉力。这对古籍无疑是一次严重的机械性的损害。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对修复孔洞的技法进行了改进。

  过去的一些古籍修补工匠,为了生计而赶工,常常是对孔洞只补一眼。

孔洞的修复

  虫蛀孔洞有大有小。对大的孔洞,仍然是遇洞必补,即全补;对小的则只补一眼,即单补;必须对着光源才能透见的微小孔洞,则不补。

  在实际操作中,全补、单补和不补的区别,并无一定之规,全凭经验与灵活运用。如遇到小的、可以单补的孔洞,但洞缘有撕裂时,则还是应该全补。

线眼、纸稔眼的修复

  原则上,对线眼和纸稔眼可以不去补它,以免再次打眼,损伤书脑。所需补的是向内已破损到边栏、或向外已破损到书背的线眼或纸稔眼。

  若按以上修复孔洞的技法来做,则对古籍具有以下的保护作用:

  (1)修复后的书页极易锤平,有时甚至不用施锤,可以直接压平。这对古籍纸质的保护,无疑是有利的。

  (2)极易于装订平整,不需齐栏,不需重开眼,不需砂书,更不需裁书。其原因在于有了至少六个眼来定位,齐书易,进而不仅保护了书脑,亦更好地保护了古籍书品的原始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