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4日,农历七夕佳节,“启卷知新 文脉流长——2022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启动仪式”在国家图书馆举办。与此同时,国家图书馆以“典籍里的七夕:一起晒书吧”为主题开启直播活动。七位专家学者“晒”出七组与七夕相关的国图精品馆藏,包括:甲骨、敦煌遗书,宋刻本《昭明文选》,《红楼梦》最重要的早期版本己卯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以及此前鲜为人知、第一次和大众见面的纳兰性德满文家谱,等等,可以说是珍本云集,琳琅满目。
一起晒书,典籍里的七夕
讲述人:赵爱学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研究馆员
晒书:甲骨文
甲骨文里的“七月七”
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传说来源于古代的星辰崇拜。甲骨文是商代王室占卜记录遗存,是中国现在所见最早的成规模的文献,其中记载了对天上部分星象的观察和祭祀,但尚未发现关于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不过专家根据甲骨卜辞和其他线索可以推算出发生在七月初七这天的祭祀。另外,甲骨文“月”字与“夕”字同形,甲骨卜辞里的“七月”也可以说是“七夕”,这当然是玩笑话。
国图藏甲骨2212号为牛肩胛骨残片。右上角两字,左边是像现在汉字的“十”,右边是一个圆弧,这就是“七月”。左边像“十”的字实际是“七”,甲骨文里的“十”就是一竖。“月”字甲骨文一般写作“图片”“图片”,象月牙儿之形,这片甲骨里简略为圆弧。甲骨文中还有一个跟“七”相近的字,即“甲”,这块甲骨里也有,中间这条卜辞第一个字就是。“七”和“甲”两字的区别,“七”的横划相对长一些,“甲”的横划相对短一些。有时两个字区分不是那么明显,那就要根据语境去判断。“七”字后来在演变中为了区别,竖划下部弯曲,慢慢就演变为现在的“七”。
这块甲骨主要内容是说商王祖甲在“甲甲”这天占卜,问用“协”祭去祭祀祖先“上甲”和“报乙”,有没有灾祸,时间在七月。“上甲”和“报乙”是甲骨祭祀卜辞中见到的最早的两个祖先。“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商代人生活的重要内容,对祖先几乎是每天、每旬、每年祭祀,祈求祖先保佑自己。祭祀祖先从远到近,有一定顺序和规律,并且综合其他信息,董作宾等专家把商代祖甲、帝辛等王每一年每一旬的祭祀都排了出来。然后可以推算出某年七月初七的祭祀。国图藏这块甲骨因为残缺,内容不全,只能确定祭祀发生在七月,但不确定是哪一天。
(转自“古籍保护”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