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日期:2017-11-16
题跋整理:國家圖書館 李紅英
提要撰寫:國家圖書館 李致忠
編輯排版:趙洪雅
清朝人解经,几乎每经都有新见,且每经新解又多能集其大成,惟《礼记》一书,清朝人并没有新的注释。其原因盖以《礼记》规模宏大,内容复杂。故清朝人研究《礼记》者不少,但终乏集大成的著述。南宋卫湜的《礼记集说》,收集旧注一百四十四家,主要是用来反对宋人注《礼记》讲义理而不讲制度的空疏学风,故《礼记集说》历来被视为礼学的集大成之作。清人杭世骏宁肯远绍卫湜,辑宋以后诸家《礼》学旧论,成《续卫氏礼记集说》一百卷,亦不为新说,足见卫氏《礼记集说》之影响深远。
00270 禮記集説一百六十卷統説一卷 (宋)衛湜撰
宋嘉熙四年(1240)衛湜新定郡齋刻本
黄丕烈跋,録何焯跋
國家圖書館藏
卫湜的《礼记集说》始作于南宋开禧、嘉定间,日辑月删,历二十余载始成。宝庆二年,卫湜在做武进令时将此书表进于朝。卫湜在自序中称:
“余旧集诸家训解,每病世儒剿取前人之说以为己出。近得延平周谞希圣解,一再翻阅,始知陈氏、方氏亦推衍其说者尔。”
“予既取希圣解增入《集说》,窃谓他人著书惟恐不出于己,予之此编惟恐不出于人。”
“盖后人掇拾前言,而观者据新忘旧,莫究所始,先儒之书日就湮晦,此予之所慨叹而《集说》所由作也。固不敢谓此编能尽经旨,后有达者果得新意,何嫌论著,谨毋袭此编所已言没前人之善可也。”
这种严谨求实的学风,奠定了《礼记集说》的重要学术地位。
卫氏《礼记集说》的第一个版本,是绍定四年(1231)赵善湘江东漕院刻本,卫湜的后跋可以为证,卫跋称:
“绍定辛卯岁,湜备员江东漕院,大资政赵公善湘以制帅摄漕事,见予《集说》,欣然捐资锓木,以广其传。次年秋,予秩满而归。”
按,赵善湘字清臣,宋朝宗室,居明州。庆元二年(1196)进士,历焕章阁直学士,知绍兴府。绍定中(1228-1233)李全犯淮东,善湘以江淮制置使讨逆,屡建奇功,故又以制置使兼理漕院之事。此时卫湜任江东转运司,善湘得见《礼记集说》,慨然捐资刻印。
九年以后,即嘉熙四年(1240),复经修订,再刻于新定郡斋。此亦有卫湜跋可证:
“迨嘉熙己亥夏,首尾阅九载矣。中虽倅金陵叨纶院,仅食年余之禄,余悉里居需次,因得徜徉于书林艺圃。批阅旧编,搜访新闻,遇有可采,随笔添入,视前所刊增十之三。间亦删去冗复。竭来严濑,适继郡计空竭之后,廉勤自力,补苴培植,粗可支吾,乃撙节浮费,别刊此本,期与学者共之。庚子六月书于新定郡斋。”
《景定严州续志》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卷二《知州题名》
新定即严州(今浙江建德),据宋景定《严州续志》卷二《知州题名》载:“卫湜,朝散郎、直祕阁,在任转朝请郎,又转朝奉大夫。嘉熙三年七月初六日到任,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赴召……刊《礼记集说》一部。”表明嘉熙四年他正在新定做知州,有刻印此书的机会与条件。这个本子,从内容上说,是经过作者复加修订的;从版本上说,是作者自己主持刻印的。
此本在明代曾为朱大韶珍藏,钤有“华亭朱氏珍藏”印;入清则为秦蕙田、黄丕烈珍藏,钤有“秦蕙田味经氏”等印记;卷首有黄丕烈跋。
卷首·跋
《禮記集説》一百六十卷(《彙刻書目》第十二葉後半張,在通志堂内所載),宋衛湜。
《集説》從兩鈔本付刻,皆未盡善。伊人分校成部,大有乖誤。後數年,有項氏宋本爲骨董家所得,中缺十餘卷,其版最精,且多魏鶴山序一首,屢勸東海借校,并補刻魏序,未之從也。其書今在金陵,應物色得之,真至寶也。伊人擅亂《補遺》,卷數另疏别紙。
衛正叔《禮記集説》内《補遺》在卷數後者:七十三卷、七十六卷、七十七卷、九十三卷、九十四卷、九十六卷、九十七卷、九十九卷。
(卷首録何焯跋)
卷首·跋
衛湜《禮記集説》廿四册(無襯,厚帙),一百六十卷(内缺十七卷,卅四後缺七卷,九十三後缺三卷,一百後缺七卷,俱舊時抄補。何焯《經解·目録》注云有項氏宋本,中闕十餘卷,其板最精。即此是也)。